核爆试验半世纪后,美国的蜂蜜里仍有放射性

图片来源:pixabay

当你舀上一小勺蜂蜜搅拌成蜂蜜水,或许就能见证几十年前核试验放射性元素在水杯中形成的漩涡;又或者是咽下涂抹了蜂蜜的面包片后,可以让你的身体与核试验中的辐射元素来一次亲密接触。而这一切,都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大气中开展的核爆试验说起。

放射性元素激增

在上世纪50-60年代这段时间里,美国在位于新墨西哥州和内华达州的核试验场地上空引爆了数百颗核弹,后续场地转移到了太平洋岛屿,直到年整个核试验才告一段落。这意味着在极短的时间里,大量的放射性沉降物被抛射到了大气层中,在风和降雨的作用下,这些物质迅速地扩散到更广的地区。

这种短暂的放射性元素激增模式,已经成为了地质学家甚至是刑侦学家确认年代的工具。上世纪90年代,维也纳大学法医学部的科学家就曾利用碳14破解了高度干尸化无名尸体的死亡年份,他们就是通过比对尸体骨头里脂质的碳14含量和各时间段的碳14水平得出了这一结果——核试验后大气中激增的碳14水平给了他们很好的判断标准。

类似的方式对地质探测同样适用,威廉和玛丽学院的地质学家JimKaste就曾试图根据当地地层中精细沉积物的分布来判断工业化进程,“当你取出岩芯,就能看到有一层的放射性元素达到了顶峰,我们就知道这里代表的是年。”Kaste表示。

铯是其中比较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它本身并不存在于核弹中,而是经过铀和钚的裂变生成。铯的半衰期大约为30年,它会逐渐衰变成放射性的钡,最后变成稳定形式的钡元素。此前,已经有研究发现铯会流入到人类的食物中。早在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酒中就检测到了福岛核事故泄露的铯,例如赤霞珠葡萄酒中铯的水平较福岛核事故之前升了一倍。

检测食物

Kaste也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