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国大画幅黑白作品《冰山之父》,年拍摄于新疆慕士塔格峰
明胶银盐工艺又称银盐工艺,是指将明胶中的银盐悬浮液涂在玻璃、柔性塑料或薄膜、钡地纸或树脂涂布纸等载体上,并以此成像的工艺技术。
它由英国人理查德·利奇·马多克斯(RichardLeachMaddox)于年发明,随后查尔斯·哈珀·班尼特(CharlesHarperBennett)于年加以改进,提高了底片感光度和拍摄的成功率。
银盐相纸虽然早在年就开始投入商业生产,但直到年代技术提高,才成为印相的主流工艺。年,柯达公司开始大批量商业化生产,银盐的时代正式开启。
明胶银盐工艺是古典摄影工艺中最普遍、应用时间最长的,价格相对低廉,图像质量出色。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使用,其魅力之大可见一斑。
要做银盐照片,首先需要一张脏点、划痕较少,且密度合宜的黑白胶片。而当我们完成一张4×5英寸胶片拍摄,即将进入冲洗阶段时,就有可能遇到两个影响放大的问题:灰尘和显影控制。
盘显应尽量采用不同颜色的显影盘用于不同工艺,专盘专用
常规冲片方式可以分为“盘显”和“罐显”。盘显就是用6个冲洗专用塑料盘,倒入药液后,在全黑的环境中完成冲洗流程。我们可以选择对胶片少翻面、多晃盘的方式,减少由于手指甲或显影盘底有杂质造成的划痕。
盘显相对使用药液较多,配毫升药液刚好能够覆盖小号显影盘底,而毫升显影液的药力只能保证5张4×5胶片的正常冲洗。
罐显则是在全黑环境中,将拍好的胶片逐一放入显影罐后,再在明室中手动滚罐,或者用佳宝自动、半自动冲洗机完成。用佳宝罐显,相对省药,以冲洗罐为例,一罐最多冲洗10张45胶片,而官方标注所需最低药液为毫升。
冲洗显影罐时,应以海绵轻轻擦拭内桶
虽然罐显不必担心底片划痕问题,但我曾遇到有人因为对冲洗罐的前期清洁不够而产生的底片显影不均问题。
每次冲完片后,应该对冲洗罐内桶清洗干净,有条件可以采购佳宝自配的刷罐海绵,简单一点也可以买个刷杯子的海绵棒,显影后擦干后通风晾干,不建议加热烘干。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肉眼看底片觉得很干净,但最终放大后发现有很多黑、白色脏点。其中的白点是拍摄前清洁不到位落在底片上的灰,而黑点则是胶片冲洗后放大前落在底片上的灰尘。
所以,除了将胶片装入片夹之前需要用刷子和气吹清洁灰尘,拍摄前、冲洗前也都可以再次清洁片夹外部。
片夹的下缘常常容易藏灰,可以用尼龙毛刷重点清理
我个人曾经在黄土高原拍摄一个专题,当时野外环境中尘土极大,我在做了以上三次外部清洁之外,还在全黑暗房中将胶片装入显影罐之前又用气吹对胶片做了一次清洁,最终冲片效果较为理想,胶片很少有脏点。
胶片冲洗按照流程分为预洗(3分钟)、显影(不同胶片类型时间不同,常规在6~10分钟)、停显(2分钟)、定影(5~6分钟)、去海波(3~5分钟)、水洗(30分钟)和防水渍(1分钟)七步。
有人在冲片时喜欢略过预洗这个过程,但这个提前水洗的过程不仅可以去掉胶片上多余的防光晕染料,更可以使胶片密度一致,防止瞬间显影不均。
显影液和防水渍两个步骤的药液,建议以蒸馏水来配比
用佳宝系列冲洗罐时应该快速倾斜倒入药液
冲洗胶片的药液常见的有依尔福和柯达两个品牌,除了显影外相差不大,富士的去海波液和防水渍液效果同样出众,值得一试。在依尔福与柯达的众多胶片显影液中,我个人比较推荐柯达HC-,它容易储存、配比方便、适用胶片类型广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柯达官方给出的HC-不同配比(如B类1:32之外),还有包括安塞尔·亚当斯等名家自行研究的特殊配比配方,可以使得拍摄不够理想的底片冲出较为理想的密度。
比如在晴天正午拍摄金属反光与远处树木暗部这种大反差、几乎注定在高光和暗部两部分不理想的底片,我用B类(1:32)、F类(1:80)、Z类(1:)和G类(1:)进行冲洗,可以从最终底片上看出高光和暗部的控制效果。
同一张底片,采用柯达HC-显影液,不同配比冲洗效果对比。左上为B类(1:32)显影5分钟;右上为F类(1:80)显影12分;左下为Z类(1:)显影16分;右下G类(1:)显影22分
底片就位就可以开始放大了。首先需要备齐相纸和药水。目前市面上有多个品牌多个种类的相纸,个人推荐选可变反差的光面钡地纸基相纸,涂塑相纸通常作为练习用纸,而光面相纸拥有更加宽广的影调范围。
放大所需的药水与冲胶片基本一致,步骤分别是显影(相纸显影液,纸基3分钟、涂塑相纸2分钟)、停显(2分钟)、定影1(3分钟)、定影2(3分钟)、去海波(3~5分钟)和水洗(30分钟),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硒调色(时间根据调色效果而定)。
将适宜放大的底片用气吹吹干净之后,就可以放进片夹了。常常有朋友问我,到底底片的正面朝上还是朝下?答案是相纸药膜面与胶片药膜面“面对面”,记住facetoface就不会错了。
放大时需要在暗房钠灯下,对焦、找反差、找正确曝光时间和局部加减光。每一步都需要对相纸试条曝光后过药水冲洗。
观察底片的明暗交界之处,对焦比较容易
首先进行对焦,在移动放大尺板调到适合的放大尺幅之后,开始借助放大镜进行调焦。通常由于暗房环境较暗,对焦时可以现将放大镜头开到最大光圈,待在底片投影中清晰地观察到底片颗粒就可以了。
随后,将事先裁好的相纸试条放置在放大尺板上压紧,就可以进行曝光了。通常会先将反差调至2号或3号这样的标准反差,如果试条偏灰,则加大反差,试条对比度很强则减小反差。
同时,可以根据底片密度预估曝光时间。如常规密度的底片,我可能会从3号反差、f/11、20秒开始打试条。打试条的时候,可以用自制的黑色卡纸板压在相纸上,对相纸等分后,逐格移动进行加光,来寻找准确的曝光时间。
可将放大机曝光时间设置为1秒或2秒,然后逐个移动黑卡纸
通常会调整放大机的1号、3号和5号反差来做对比判断
于我而言,放大最难的部分是找准反差与曝光时间,有时候暗部看起来灰,可能是反差小,也可能是曝光时间不够,需要不断反复通过试条判断。
为了防止混淆,可以用铅笔在试条背面记下反差号和曝光时间,待找到准确曝光时间后,就可以整体放大一张查看效果。
通过打试条找到合适的反差
3号反差、f/11、28秒的效果
整体放大后,再根据各细节决定是否进行局部加减光。
局部加光时建议使用提前自制的白卡纸板。可以在白板上看到清晰的放大图像,方便找到加光位置;也可以在白卡纸板上根据需要剪出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洞,进行更小范围的加光。
减光时,可以自制各种尺寸的小工具。
用白卡纸板进行局部加光遮挡
需要注意的是,加光与减光时,都需要在相纸上来回快速移动,以防形成明显痕迹。
加光时需不断移动
减光小工具可以做得小一些,使用更方便
使用银盐工艺制作照片,达到了黑白摄影影像品质的巅峰。其影调范围宽广,相对铂金的柔和典雅,更加锐利、气势磅礴。
黑白银盐领域,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开创了一整套理论,作品恢宏精湛;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作品品质极高、视野独特,约翰·塞克斯顿(JohnSexton)对亚当斯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精致细腻是他的特色。
在原底放大基础上的加减光构思:3号反差,26秒+2秒+5秒+3秒+2秒
最终作品效果
在国内领域中,摄影师冯建国擅长高品质黑白银盐放大,他的作品《冰山之父》,拍摄时光比极大,但他以高超的技术通过冲洗、放大尽量控制影调,呈现出了完美的作品(首图)。
(图文:张樱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