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www.yunweituan.com/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道中考化学真题。
这是一道物质推断题,其特点在于答案不唯一,即有的空有多个可填物质,而后面的空都受这个空影响。
因此,当我们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只要推导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而不是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
读完题目,第一感觉如何?是不是感觉很简单?
的确如此,这道题难度不大,原因在于涉及到了五种物质类型,而且反应一一对应,没有交叉反应出现。
试题解析首先,我们从题目主干文字开始分析。
题目主干中我们提取出的重要信息只有两条:第一条是A到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第二条是E是提取量最高的金属。
从这两条信息中,我们可以推断出物质E是铁单质。因为提取量最高,就是使用量最高,金属在此处就是金属单质。
其次,我们再看图示。
从图中我们看到E和D是反应物,即思考铁单质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铁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由此,我们确定物质D就是酸。
物质D是酸之后,我们从图中找与物质D有关系的其他物质,即物质B和物质C。从图示关系可知,物质B与物质D是反应物,物质C是物质D发生反应之后的生成物。因为物质D与物质B、物质C的物质类别不同,因此,物质B只要能与D发生反应,且不是酸就可以。
能与酸反应的物质,我们初中阶段非常熟悉的就是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碳酸盐。因此,物质B可能是可溶性碱,也可能是可溶性碳酸盐。
由图示可以看出,物质B与物质A都是反应物。能与可溶性碱反应的物质类型可能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是氧化物。
因此,若物质B是可溶性碱,则物质A和物质C可能是盐或氧化物中的一种;若物质B是可溶性碳酸盐,则物质A是可溶性碱,物质C为氧化物。
从这一分析过程,我们能够体会到在进行图示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出来物质A到E分别在化学方程式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这是很重要的推断信息。
试题解答思路拓展第(1)问中,有三个空。
空一:写出D的化学式,D是酸,因此D为盐酸或硫酸(注:因输入法原因,此处用汉字表述,下同)。
我们在课本上只学习过铁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因此,此处不考虑浓硫酸和硝酸。
空二:写出D和E反应的现象,即:铁单质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空三:反应发生的原因,即描述铁为什么能与酸发生反应,参考答案为: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排在氢前面。
第(2)问中,有两个空。
空一:B的化学式是什么?空二:A与B的反应方程式是什么?这两个空有相关性,因此我们一起分析并进行思路拓展:
若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A为氧化物,则B与A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A为碳酸钠,则B与A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若B为:碳酸钠或碳酸钾。A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则B与A的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
注:具体答题时,注意物质B与后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对应关系。
小结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我们在进行物质推断时,一定要思路清晰,解答简洁有效。
在考试中,一定不要纠结于每个空中到底有几个恰当物质。
在平时习题训练时,反而要把每个空中适合的物质都想完整想明白。
这就是平时学习要有彻底性、完整性,到考试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同学们!加油!#中考化学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