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 http://m.39.net/pf/a_5589612.html
中和反应及实质
1.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从20s到40s,溶液温度升高、pH增大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3.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课外研究时做了如下实验: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能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电导率最强
D.最终溶液电导率小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
4.下图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时微观粒子变化情况,请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涉及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KOH与H2SO4反应实质与图乙反应实质相同
C.加入物质后图甲溶液pH不变,图乙溶液pH变小
D.该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变化
5.下列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氨水和盐酸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和铁锈
D.烧碱和硫酸铜溶液
考向二、中和反应的判断
6.将克20%的盐酸加入到盛有克2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的溶液呈紫色B.该反应吸收热量
C.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D.得到的溶液质量为克
7.通过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用温度计测得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B.在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值变为8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加无色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硫酸,看到酚酞红色逐渐变浅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8.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
基于证据推理不正确的是()
A.根据pH减小且低于7的事实,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B.该反应大约在60s时恰好完全反应
C.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是否为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所导致,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
D.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NaOH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溶液逐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由a点到c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0.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OH-、Cl-、H+
11.(·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其他模拟)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D.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12.(·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一模)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1和NaOH
C.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向c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
13.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B.由b→c的变化过程是酸性越来越强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D.图示能体现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中和反应的应用
16.甲、乙两化工分布在某排污渠两岸(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若甲厂附近a处水样经检测含有的阴离子是OH﹣、SO42﹣,c处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的NaCl.则乙厂排放到b处水中的物质可能是( )
A.BaCl2、HClB.H2SO4、Ba(NO3)2
C.MgSO4、NaClD.H2SO4、MgCl2
17.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8.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止痛消肿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硫酸
19.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可止痒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20.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中和反应的综合考查
21.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1)“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
①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墨属于_____
②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_____
(2)敦煌壁画色彩艳丽,矿物颜料功不可没,其蓝色源于石青[Cu3(OH)2(CO3)x].石青中铜元素(+2价)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油画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多元化发展。长期放置的油画色彩变暗,是因为生成了黑色的PbS.油画修复的方法是用H2O2将PbS变为白色的PbSO4(另一产物为H2O),修复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化学能拓展绘画表现形式。在图2中未着色的“葡萄画”上滴加酚酞试剂,“葡萄”变为_____
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23.将稀盐酸逐滴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当反应进行到B图中,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选填“”“”或“=”)7。
24.“如何验证酸与碱反应生成水”是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研究主题,请完成以下相关问题。
(知识回顾)实验证明酸与碱可发生中和反应,右图从微观角度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
(提出问题)盐酸、硫酸等酸以酸溶液的形式存在,酸溶液与碱反应时,无法判断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与碱发生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冰醋酸即无水醋酸,蓝色硅胶遇水变红
(实验原理)CH3COOH+NaOH=CH3COONa+H2O,是冰醋酸与NaOH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Na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CH3COO-和Na+。
(进行实验)将适量的冰醋酸(CH3COOH)、NaOH固体及几粒蓝色硅胶置于试管中,塞上橡皮塞,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提出质疑)上述实验及实验现象,能说明“水”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吗?该结论不严谨!
(解决方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思考,应在下列2个实验的基础上,再做上述实验。
(交流讨论)(1)上述设计采用了____的实验方法。
(2)冰醋酸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后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能够导电,是因为_____。
2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②:可能只有NaCl;
猜想③:可能是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填序号)。
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溶液
中和反应及实质
1.
D
A、由图可知,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温度升高,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B、30s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不符合题意;C、由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可知,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酸性减弱,pH增大,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符合题意。故选D。
2.
B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pH等于7。A、反应过程中pH逐渐减小,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2SO4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即pH由大于7减小到7,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c点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过程中pH逐渐减小,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3.
B
A、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反应的放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实质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温度最高,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电导率最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最终溶液电导率大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
B
根据图示可知,图甲是将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溶液被稀释。
图乙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
A、图甲中的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乙中加入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与图乙描述的反应实质相同。B正确;
C、图甲中,加入水后,氢氧化钠溶液由于被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乙中,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图甲中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发生变化。图乙中变化前后Na+数量不变,但是OH-的数量会逐渐的减小。D错误。
故选B。
5.
A
A、氨水是一种碱,盐酸属于酸,所以氨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属于中和反应,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属于碱,该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
C、稀硫酸属于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该反应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
D、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该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故选A。
中和反应的判断
6.
D
克20%的稀盐酸和克20%的NaOH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2H2O可知,每36.5份质量的氯化氢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克20%的稀盐酸和克20%的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氯化氢有剩余,溶液显酸性。A、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A错误;B、该反应是中和反应,反应时放出热量,故B错误;C、该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错误;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到的溶液质量为克,故D正确。故选D。
7.
D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错误;B、在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值变为8,溶液仍然显碱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选项错误;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加无色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硫酸,看到酚酞红色逐渐变浅,溶液仍然显碱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选项错误;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这是因为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反应时,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选项正确,故选D。
8.
B
A、根据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该反应大约在50至60s之间时,pH=7,恰好完全反应,60s时pH小于7,算过量,符合题意;C、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也可能导致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D、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D
A、图中a点,pH<7,说明这时稀盐酸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不符合题意;
B、图中c点,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变为红色,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逐滴加入稀盐酸中,不符合题意;
D、一开始,烧杯中是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加入氢氧化钠,pH逐渐增大至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0.
D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开始时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到B点时说明强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有逐渐降低。
A.由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图,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B正确。
C.A点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B点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Cl-,故D错误。
答案选D。
11.
C
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为放热反应,所以A选项正确;40s时,pH7,
说明盐酸有剩余,此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所以B选项正确;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用氢氧化钠固体反应无法判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否放热,所以C选项错误;溶液的pH由7到7,说明是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所以D选项正确,故不正确的是C。
12.
A
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稀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点氢氧化钠过量,向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3.
A
A、d点表示的是氢氧化钠过量,故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A符合题意;B、由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增加,酸性减弱,B不符合题意;C、d点对应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故向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C不符合题意;D、图示中只能看出溶液的pH随氢氧化钠的变化情况,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4.
D
A.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滴加,pH逐渐减小,但稀盐酸过量时pH小于7,所以图象正确;
B.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故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升高,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温度最高,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所以图象正确;
C.没有滴加稀盐酸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零,随着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钠越来越多,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当二者完全中和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且不再增加,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图象正确;
D.当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HCl的物质的量为零,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稀盐酸,HCl的物质的量增加,且随着稀盐酸加入的量的增多,而不断增大,故图象错误。
15.
D
A、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pH逐渐减小,恰好反应时pH为7,继续滴加稀硫酸,pH继续冲减小,不符合题意;B、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被氢离子消耗,逐渐减少,直至为零,不符合题意;C、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开始就产生沉淀,逐渐增加,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D、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没有开始溶液有水,烧杯中水的质量开始不为0,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中和反应的应用
16.
A
A、a处水样经检测含有的阴离子是OH﹣、SO42﹣,说明a处水样显碱性,c处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的NaCl,说明c处水样显中性,如果b处水中的物质是氯化钡和盐酸,a处水样中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时,两处物质混合时,氯化钡和硫酸钠能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c处水中只含有氯化钠,pH=7,符合题意。B、如果b处是硫酸和硝酸钡,无论和a处的哪种物质混合,硝酸根都无法沉淀析出,在c处中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C、如果b处是硫酸镁和氯化钠,硫酸镁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只有和钡离子混合才能结合成沉淀析出,而a处不可能含有钡离子,因为如果a处含有钡离子,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了,不符合题意。D、如果b处是硫酸和氯化镁,硫酸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只有和钡离子混合才能结合成沉淀析出,而a处不可能含有钡离子,因为如果a处含有钡离子,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了,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
B
①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稀氨水属于碱,与蚁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①正确;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②错误;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③正确。故①③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B。
18.
C
A、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止痛消肿,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利用的是熟石灰能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物是碱与盐,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
19.
A
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C、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可止痒,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是利用了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
D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氨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生成物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中和反应的综合考查
21.
(1)①混合物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②不完全
(2)8:1(3)PbS+4H2O2=PbSO4+4H2O(4)红浓盐酸
(1)①墨中含有炭黑、天然胶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填:混合物;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故填:不完全;
(2)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即:(+2)×3+(﹣1)×2+(﹣2)×x=0,x=2;则石青中铜元素(+2价)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64×3):(12×2)=8:1;故填:8:1;
(3)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化为白色PbSO4,过氧化氢被还原为水,反应为PbS+4H2O2=PbSO4+4H2O,故填:PbS+4H2O2=PbSO4+4H2O;
(4)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后,红色消失;故填:红;浓盐酸。
22.
(1)溶解由红色变为无色(2)H+、OH-(3)ABC
(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先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而后变为中性至酸性,酚酞变为无色,因此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发生中和反应,H+、OH-反应生成水,因此数目减少的离子是H+、OH-;
(3)A取样,加入CuO粉末,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为蓝色则说明有稀盐酸,正确;B取样,滴加NaOH溶液立即变红色说明没有稀盐酸,过一会变红色说明有稀盐酸,正确;C取样,加入CaCO3粉末有气泡生成说明有稀盐酸,正确;D取样,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说明有氯离子不能说明有稀盐酸剩余,因此选择ABC。
23.
HCl+NaOH=NaCl+H2O>
该实验将稀盐酸逐滴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当反应进行到B图时,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即此时溶液显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故溶液pH>7;故填:HCl+NaOH=NaCl+H2O;>。
24.
(知识回顾)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进行实验)蓝色硅胶变红
(解决方案)冰醋酸,蓝色硅胶不变色氢氧化钠固体,蓝色硅胶不变色
(交流讨论)(1)对比
(2)CH3COONa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CH3COO-和Na+
知识回顾:从微观角度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进行实验:将适量的冰醋酸(CH3COOH)、NaOH固体及几粒蓝色硅胶置于试管中,塞上橡皮塞,轻轻振荡试管,CH3COOH+NaOH=CH3COONa+H2O,蓝色硅胶遇水变红,故实验现象为:蓝色硅胶变红;
解决方案:“水”可能是化学反应生成的,还可能冰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中本身含水,故应验证冰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不含水;
故实验一:冰醋酸,蓝色硅胶不变色;
实验二:固体氢氧化钠:蓝色硅胶不变色;
交流讨论:(1)上述设计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
(2)冰醋酸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后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能够导电,是因为冰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CH3COONa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CH3COO-和Na+。
25.
Ⅰ、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猜想]NaCl和HCl
[进行实验]
方案一:不变
方案二:溶液中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CO2↑+H2O。
[反思与拓展]
(1)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AC
Ⅰ、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从微观角度分析,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猜想]
猜想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则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②: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则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Cl;
猜想③:当盐酸过量时,则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和HCl。
[进行实验]
方案一:若猜想①不正确,则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含氢氧化钠;
方案二:若猜想②不正确,猜想③正确,则溶液中存在盐酸和氯化钠。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CO2↑+H2O。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如果溶液pH小于7,溶液中含有HC1,符合题意;
B、铜不与稀酸反应,无法检验溶液是否含有HC1,不符合题意;
C、把紫色石蕊溶液滴到溶液中,如果变红色,则溶液中含有HC1,符合题意。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