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钡历史 >> 平衡理论描述类参考答案

平衡理论描述类参考答案

得了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220/4773124.html

例1

(1)Fe3++3H2O≒Fe(OH)3+3H+

(2)c(Fe3+)

(3)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证明溶液颜色变化是否与稀释有关)

(4)在Fe3++3SCN-≒Fe(SCN)3平衡体系中加入盐酸,Fe3+和Cl-发生络合反应使得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小,使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5)[FeCl4]-和Fe(SCN)3

(6)加入1mL蒸馏水,再加入5滴1.5mol/LH2SO4溶液;得无色溶液。

(1)Fe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答案为:Fe3++3H2O≒Fe(OH)3+3H+;

(2)甲同学认为加入酸后,导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从而使Fe3+的水解程度减弱,使平衡逆向移动,Fe3+浓度增大,从而使Fe3++3SCN-≒Fe(SCN)3的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答案为:c(Fe3+)

(3)向2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实验①的目的是做对比实验,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答案为: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

(4)根据已知条件知,加入盐酸后,氯离子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络合离子,从而使使得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小,使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答案为:在Fe3++3SCN-≒Fe(SCN)3平衡体系中加入盐酸,Fe3+和Cl-发生络合反应使得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小,使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5)由实验③所得现象溶液先变红,加硫酸后变为浅黄色可知,由于[Fe(SO4)2]-是无色的,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可能是Fe(SCN)3的原因,也可能是原溶液中的[FeCl4]-是黄色,可推测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可能有两种,分别是[FeCl4]-和Fe(SCN)3,答案为:[FeCl4]-和Fe(SCN)3

(6)乙同学进一步补充了实验④,取1mL0.mol/LFeCl3溶液,说明硫氰合铁转化成了无色的[Fe(SO4)2]-离子,说明呈黄色的离子应为[FeCl4]-而不是Fe(SCN)3,答案为:加入1mL蒸馏水,再加入5滴1.5mol/LH2SO4溶液;得无色溶液。

例2

(1)A、C、G。

(2)①产生白烟;打开旋塞1,氯化氢与氨气混合反应生成了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②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形成红色溶液。

(3)①温度(或浓度)

③(10-Y×5.35)/m

(1)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反应发生为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因防止药品中的湿存水以及反应产生的水使反应试管受热不均匀,所以选择试管口向下的A装置制备氨气,氨气为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需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择C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需考虑倒吸,倒扣的漏斗空间大,水柱不易极速上升,能防止倒吸,故选G装置,故答案为:ACG;(2)①A容器压强为KPa,B容器压强KPa,A容器压强大于B容器,先打开旋塞1,A容器中的氯化氢进入B容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所以B瓶中的现象是出现白烟,故答案为:出现白烟;A瓶压强比B瓶大,氯化氢进入B瓶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②氨气、氯化氢为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铵为固体,压强减小,再打开旋塞2,紫色的石蕊试液倒吸入B瓶中,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水解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溶液呈酸性,所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答案为:烧瓶中的液体倒吸入B瓶,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①盐类水解,水解离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根据题干提供的限选试剂与仪器中的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调控温度),可选择温度不同对盐类水解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②根据①可知,该实验为探究温度对氯化铵水解的影响,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所以可根据不同温度下,水解的溶液的pH进行判断,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都为mL,m(NH4Cl)相同都为mg,温度不同,分别为T1℃、T2℃,分别测水解后pH,故答案为:

1

(1).Fe3++3SCN-Fe(SCN)3

(2).bc

(3).CuCl和CuSCN

(4).①向2mL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0.15g铜粉,振荡、静置

②若有Cu(I)生成,步骤I中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但步骤I中无白色沉淀产生

③2Cu2++4SCN-=2CuSCN↓+(SCN)2;,2Fe2++(SCN)2=2Fe3++2SCN-

④.CuSCN与Cl-发生沉淀转化反应:CuSCN+Cl-=CuCl+SCN-,SCN-继续与Cu2+反应,导致白色沉淀变多;随着反应的进行SCN-逐渐被消耗,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导致红色逐渐褪去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答案为:Fe3++3SCN-Fe(SCN)3

(2)由实验1得到的推论中,Fe3+与SCN-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白色沉淀中的Cu(I)(I表示+1价铜元素)可能是由Fe3+氧化Cu得到的,答案为:bc

(3)由实验2可知,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溶液呈蓝色,说明亚铜离子被氧化,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另取原溶液少量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钡生成,所以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CuCl和CuSCN;答案为:CuCl和CuSCN;

(4)在实验3中,①步骤I的实验操作是向2mL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0.15g铜粉,振荡、静置。

②根据实验3的现象,小组同学认为Fe3+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I),他们的判断依据是若有Cu(I)生成,步骤I中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但步骤I中无白色沉淀产生;答案为:若有Cu(I)生成,步骤I中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但步骤I中无白色沉淀产生;

③步骤II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和溶液变红的可能原因铜离子把SCN-氧化,而本身被还原为亚铜离子,从而生成硫氰化亚铜白色沉淀,同时硫氰根离子被氧化生成(SCN)2,而(SCN)2又把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加入硫氰化钾后,溶液呈红色,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2Fe2++(SCN)2=2Fe3++2SCN-,答案为:2Cu2++4SCN-=2CuSCN↓+(SCN)2;,2Fe2++(SCN)2=2Fe3++2SCN-,

④解释步骤III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CuSCN与Cl-发生沉淀转化反应:CuSCN+Cl-=CuCl+SCN-,SCN-继续与Cu2+反应,导致白色沉淀变多;随着反应的进行SCN-逐渐被消耗,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导致红色逐渐褪去。答案为:CuSCN与Cl-发生沉淀转化反应:CuSCN+Cl-=CuCl+SCN-,SCN-继续与Cu2+反应,导致白色沉淀变多;随着反应的进行SCN-逐渐被消耗,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导致红色逐渐褪去

2

(1)(SCN)x

(2)①向洗净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色

②避免混合气体中大量的NO2使溶液呈酸性,干扰检验CO2和SO2

③CO2、SO42

(3)①能加快浓硝酸氧化(SCN)x的化学反应速率(或能催化浓硝酸氧化(SCN)x)

②实验一中存在反应:a.浓硝酸氧化SCN,b.浓硝酸氧化(SCN)x,化学反应速率:υa>υb,所以ⅱ中溶液立即变红;静置过程中,生成的NO2溶于硝酸,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使υb增大,红色迅速褪去。

(1)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硝酸把KSCN氧化生成了红色的(SCN)x。答案为:(SCN)x。

(2)①通过b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SO2,如果含有SO2,硝酸会把SO2氧化为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会溶解,所以不含SO2的证据是向洗净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答案为:向洗净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色

②a中,因为在反应中会有大量的NO2生成,Ba(OH)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以增大OH浓度的目的是避免混合气体中大量的NO2使溶液呈酸性,干扰检验CO2和SO2,答案为:避免混合气体中大量的NO2使溶液呈酸性,干扰检验CO2和SO2

③由上述实验a和b,知道白色沉淀应为碳酸钡,所以气体中应含有二氧化碳,通过c知道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SCN转化的最终产物中一定有CO2、SO42,答案为:CO2、SO42

(3)①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结论:一定浓度的NO2能加快浓硝酸氧化(SCN)x的化学反应速率;答案为:能加快浓硝酸氧化(SCN)x的化学反应速率;

②结合实验三,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实验一ⅱ和ⅲ中的现象:实验一中存在反应:a.浓硝酸氧化SCN,b.浓硝酸氧化(SCN)x,化学反应速率:υa>υb,所以ⅱ中溶液立即变红;静置过程中,生成的NO2溶于硝酸,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使υb增大,红色迅速褪去。答案为:

②实验一中存在反应:a.浓硝酸氧化SCN,b.浓硝酸氧化(SCN)x,化学反应速率:υa>υb,所以ⅱ中溶液立即变红;静置过程中,生成的NO2溶于硝酸,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使υb增大,红色迅速褪去。

3

4

(1)①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②Fe2+

(2)Fe+2Fe3+=3Fe2+

②4Fe2++O2+4H+=4Fe3++2H2O加入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③0.05mol·L-1NaNO3溶液FeSO4溶液

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

(3)溶液中存在反应:①Fe+2Ag+=Fe2++2Ag,②Ag++Fe2+=Ag+Fe3+,③Fe+2Fe3+=3Fe2+。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①、②为主,c(Fe3+)增大。约30分钟后,c(Ag+)小,以反应③为主,c(Fe3+)减小。

(1)①黑色固体中含有过量铁,如果同时含有银,则可以加入HCl或H2SO4溶解Fe,而银不能溶解,故答案为:加入足量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酸化,固体未完全溶解;②K3[Fe(CN)3]是检验Fe2+的试剂,所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Fe2+,故答案为:Fe2+;(2)过量铁粉与Fe3+反应生成Fe2+,即Fe+2Fe3+=3Fe2+,故答案为:Fe+2Fe3+=3Fe2+;②O2氧化Fe2+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白色沉淀是AgSCN,所以实验可以说明含有Ag+,Ag+可能氧化Fe2+生成Fe3+,故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白色沉淀;③证明假设abc错误,就是排除Ag+时实验比较,相当于没有Ag+存在的空白实验,考虑其他条件不要变化,可以选用NaNO3,原电池实验需要证明的是假设d的反应Ag++Fe2+=Ag+Fe3+能够实现,所以甲池应当注入FeCl2、FeCl3混合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如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可说明d正确,故答案为:NaNO3;FeCl2/FeCl3;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3)i→iii中Fe3+变化的原因:i→iiAg++Fe2+=Ag+Fe3+,反应生成Fe3+的使Fe3+浓度增加,ii→iii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说明空气中氧气氧化SCN-,使平衡向生成Fe3+的方向移动,Fe(SCN)3浓度减小,则溶液的颜色变浅,故答案为:i→iiAg++Fe2+=Ag+Fe3+,反应生成Fe3+的使Fe3+增加,红色变深,ii→iii空气中氧气氧化SCN-,红色变浅.

5

(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Fe3+;可逆反应

(5)H2O2+2Fe2++2H+=2Fe3++2H2O,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

(2)Cl2可将Fe2+氧化成铁离子,自身得电子生成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产生干扰,则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4)根据Fe2+的检验方法,向溶液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碘易溶于CCl4,在CCl4中呈紫色,Fe3+与KSCN溶液显血红色,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和I2,由此可以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5)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说明H2O2将Fe2+氧化成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是因为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6

(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根据实验ⅲ和实验ⅱ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为了排除有ⅱ不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

(3)ⅰ加入AgNO3,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ⅱ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4)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极为Fe3+得电子,作正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I-离子浓度减小,,2Fe3++2I-=2Fe2++I2平衡左移,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向Fe3+转化的原因是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导致平衡移动。

7

②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测定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多少,或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的多少,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多少,或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的多少;③利用排水量气法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用盛满水的量筒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并用导管与图1连接,装置图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