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社会学凝聚态物理的内容和风格

撰文

吴从军(西湖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来源

选自《物理》年第1期

1

什么是凝聚态物理学

物理学也被称为“自然哲学”。简而言之,它研究的是时空和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深层的组织原理。当代物理学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分支:高能物理学、天文(宇宙)物理学、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学,以及凝聚态物理学。

对于前三个方向,可以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最闪亮的特征。高能物理是在最微小的尺度上研究时空的结构。天文宇宙学则是与此相对的一个极端,是在最广大的尺度上研究宇宙的诞生、演化,和最终的命运,比如大爆炸、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等。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的主题包括激光、原子钟、量子信息、冷原子等,其目标之一是实现最精准的调控。

高能和天文物理的研究内容非常基本,往往能够激发人们探索物质和时空本源的好奇心。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可以达到令人惊叹的精密程度,甚至可以控制一个电子和一个光子。这些很自然地会引起公众的兴趣。

至于凝聚态物理学,也许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名词。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的超导研究,就是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总体来说,凝聚态物理学听起来不是那么的尖端,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不够酷。

这个尴尬由来已久,凝聚态物理早期的名字叫做固体物理学。因为听起来有点土气,就改了名字。从提升公众知名度的角度来说,情况反而是更加糟糕,大众对这个“典雅”的新名字普遍感觉不够亲切。人们一般也不了解,它其实是现代物理学中和生活联系得最为密切的那个分支。凝聚态物理的从业人数也是最多的,超过一半的物理学家认为自己是凝聚态物理学家。

电脑、手机芯片所依赖的电子工业的基础就是半导体物理。追本溯源,这是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正是因为半导体物理非常成熟,进而工业化了,以至于其物理的源头反而不常被提起。

固态物质是凝聚态物理的传统研究对象。原子核和原子内层电子合称离子实,排列成晶格。原子外层的电子比较活跃,经常在整个晶格中运动,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原子。这些电子数目众多,彼此之间有很强的静电排斥,它们也会被晶格振动所散射。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展现出的物态,包括金属性、绝缘性、超导电性、磁性等等,其实都是宏观层面的量子行为。这些与量子物理密切相关的部分,通常被称作硬凝聚态物理。

当然,凝聚态物理也研究经典物理中的物态。这一部分内容经常被称作软凝聚态物理,比如高分子和蛋白质的折叠、生物膜、DNA打结、阻塞、堆积、雪崩等等。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和生物、化学,甚至和人类的社会行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凝聚态物理的范围过于广泛,给人以琳琅满目乃至于繁杂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公众反而觉得陌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对于基本粒子、超弦、大爆炸、宇宙学,公众耳闻目染,常常津津乐道。因此,对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风格和方法论,是有必要向公众和年轻的学生们做一些介绍的。

2

凝聚态物理的早年

大家一般会觉得凝聚态物理很有用,那它是不是主要研究些应用问题?还是基础物理吗?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对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凝聚态物理的源头非常古老,其实大家并不陌生。铁磁体早在公元前4-5世纪,就被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分别独立地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大量新发现的矿物急需系统的分类,这催生了对晶体结构的空间对称性的研究。这些可以算是“前电子时代”的凝聚态物理。

现代凝聚态物理以研究电子性质为核心,所以电子的发现是凝聚态物理学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年,汤姆孙(J.J.Thomson)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时候发现了电子(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束)。在紧接着的年,德鲁德(Drude)模型被提出。Drude把经典的麦克斯韦气体运动论应用于电子,得到了电导的Drude公式,

其中σ0是直流电导,e、m分别是电子电量、质量,n是电子密度,τ是电子碰撞的平均自由时间。此公式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输运的研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Drude可以算成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但是在他的时代,人们还不知道电子的量子属性。

(硬)凝聚态物理从根本上就是量子的。如果没有量子力学,那么固体的基本热学和电学性质都会变得无法理解。量子物理进入凝聚态物理是从对固体比热的研究开始的。经典物理的能均分定理(equipartitiontheorem)中比热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但是实验测量的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实验上发现,绝缘体的低温比热正比于温度的立方T3,而金属的低温比热则线性依赖于温度T。

绝缘体的低温比热行为来源于晶格振动,其T^3的行为是晶格振动量子化的结果。这方面研究的先驱是爱因斯坦,然后由德拜(Debye)加以改进。量子化的晶格振动是声子,满足玻色统计。金属的低温比热主要来自于电子,金属的量子理论由索末菲(Sommerfeld)提出,建立在电子的费米子属性之上。金属被简化成费米球,其内部的状态被填充。费米球的表面叫费米面,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被热激发的电子局限于费米面附近很窄的壳层中,其能量的宽度为kBT,而费米球深处的电子是不能被激发的。这是其比热与温度呈线性关系的来源。

为什么会有绝缘体和金属的区别?这似乎是中学里就学过的简单问题。当时的答案是绝缘体里只有束缚电子,而金属里的是自由电子。其实这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回答。同样是电子,为什么会有束缚和自由之分呢?

此问题的圆满解决是凝聚态物理早年的一个里程碑。这其实是个量子效应,用行话说,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带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固体其实是分子的推广,二者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形象地说,分子成“键”(bond),而晶体成“带”(band)。比如,氢分子的成键态和反键态是由两个原子的电子轨道组合而成。固体中有很多原子,其组合方式要更复杂些,但精神是一致的。从数学上看,这就是傅里叶变换,把着眼点从坐标空间变到动量空间。这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整体模式,就是能带,其中的每一个态都由晶格动量来标记。能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能量的分布变得不连续,出现了间隙,称为能隙。这是电子的物质波被晶格散射而产生量子干涉的结果。

当一个能带被填满了,一个弱电场不足以激发能隙下边的电子跨越能隙而到上边,这样就没有电流,就是绝缘体。在实空间,绝缘体的图像则更加的鲜明,假设一个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试图从一个原子跳到相邻原子,但是能量相近的轨道已经被占满了,泡利不相容原理阻塞了这个过程。除非电场超级强大,可以把电子拽到相邻原子的能量更高的轨道上,这样绝缘体就被击穿了,行话叫“电致击穿”(electricbreakdown)。

在真实的固体中,电子间还存在着强烈的静电库仑相互作用。我们面临的是双重因素所交织起来的困难。其一是晶格势带来的空间不均匀,其二是库仑相互作用导致的电子关联。科恩(Kohn)提出了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接着科恩和沈吕九(L.J.Sham)发展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Kohn—Sham自洽方程。这个方程把上述两个困难因素做了解耦处理,用行话说是用变分法加上局域密度近似(LDA),从而在能带论的基础上部分地计入了关联效应。这虽然是一种近似,但极大地简化了难度,对于半导体等弱关联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给了电子工业强有力的支持。这个方法也对化学有很大的影响,并于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3

脏东西的物理学?

上面列举的成就已经让人印象深刻,但凝聚态物理好像还是给人以主要是应用研究的印象。有物理学家“良心”之称的泡利(Pauli),早年曾有一个尖刻的评论,“固体物理是脏东西物理学”(德文原文是“FestkrperphysikisteineSchmutzphysik”)。

这种看法虽然很尖刻,但客观地说,也不无道理。这些成就当然辉煌,但并不是在物理学基本原理层面上的突破,而是把量子力学应用于繁杂的系统而取得的。

物理学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是还原论。还原论起源于古希腊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由其最小的部分即原子所构成。原子论在近现代演化成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之一。

这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方法论,即把物质还原成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并非不可分割,还可以分成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里还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组成等等。

还原论在高能物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温伯格(Weinberg)所著的《终极理论之梦》[1](图1(a))一书中,这样说道:“还原论意味着一种等级结构:有些知识不是那么基本,可以由更基本的知识而得到。”

图1(a)温伯格的著作《终极理论之梦》阐述了“还原论”的观点;(b)安德森的名篇《多者异也》,阐述了“层展论”的观点

相对于夸克、轻子和基本规范相互作用层面的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确实处于一个较为宏观的位置,它当然遵从前者所有的规律。凝聚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电子、离子、分子等。软凝聚态物理系统更是由经典粒子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为物理学家们所熟知,基本上是电磁力,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范德瓦耳斯力、电偶极或磁偶极相互作用等等,这些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

图2中所示的是一个典型的凝聚态系统——高温超导样品钇钡铜氧(YBaCuO)。看起来非常地貌不惊人,甚至还有一些脏兮兮的感觉。

图2高温超导样品钇钡铜氧(YBaCuO)[3]。这是第一类达到液氮温区的超导体。高温超导的机制仍然是当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只要高能物理研究透了,凝聚态物理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呢?既然凝聚态系统的粒子和相互作用都是已知的,是不是其中就没有什么新的物理呢?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还原论在处理凝聚态物理时,经常并不好用。

4

电子社会学

可以建议用下面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凝聚态物理的主旨:它研究的是大量粒子的“社会学”行为,并探求其背后的“社会组织”原则。特别的,对于固体电子系统来说,(硬)凝聚态物理可以说是电子的社会学,这种“社会性”的体现就是凝聚态研究所关心的新物理。

这就是P.W.安德森在《多者异也》(“Moreisdifferent”)中所阐述的原则[2]。这篇经典文章堪称凝聚态物理的“独立宣言”,把“层展论”(emergentism)奉为凝聚态物理的方法论原则。文章在结尾处引用了马克思的话,“量变导致质变”。

凝聚态物理的中心课题是由大量的电子表现出来的层展现象(emergentphenomena),电子的数目可以多到阿伏伽德罗常数(6×)的量级。形象地说,量子体系中有亿万个电子,像极了一个社会中的公民。它们既彼此竞争又相互合作,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从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物态。比如同样是水分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冰、水、汽三种物态,这对应于水分子三种不同的组织结构。类似的,在一个社会里,同样的一群人,当他们处于平民的身份还是军人的身份时,他们的组合形式不同,当然其行为也是迥然不同的。

现代凝聚态物理尤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