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陨落曾受过周总理接见的宁波放射医学

-04-:54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王波通讯员赵冠箐俞水白

这两天,宁波不少医生的朋友圈都在悼念一位老先生。他就是94岁的楼垂久。

作为宁波放射医学界的开拓者,楼垂久老先生从事放射诊断工作60余年,还曾受过周总理接见。

就在17日中午12点05分,大师陨落,老先生永远的离开大家,离开他了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放射医学事业。

他是宁波放射医学界的开拓者

在宁波,楼垂久老先生是公认的放射医学界元老。

年,楼垂久因工作需要,医院医院,成为宁波一院第一位放射科医生。当时的放射科,X-光室只有一台Picker30mA军用X-光机,后来多了一台飞利浦mAX-光机和一架只能做胸透的老式X-光机。楼垂久这位放射科唯一的医生,因为当时没有放射专业的学校而无从接受专业培训,只有边工作边借几本教科书自学。

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楼垂久靠着几台老机器在暗室中为患者做X-光透视和拍片工作,胸前挂着的含铅围裙,是他唯一的防射线设施。但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楼垂久实现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革新。

那时候,小儿多患肠套叠,当时的治疗方法就是动手术,患者痛苦且花费大,后遗症还不少。楼垂久查看了大量文献资料后,找到一种治疗办法——空气灌肠。几经摸索,楼垂久率先于宁波地区开展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工作,成功率达到86%,患儿再也不用动手术了。

他还首创用钡餐透视诊疗胆道蛔虫症,用手法按摩治疗,将蛔虫从胆道中拉出,使这些患者避免了手术;他还开创了用空气灌肠整复成人肠套叠的国内先例,在拓展影像治疗技术领域开了先河……

从一名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小医生,到放射医学界的大家,成长的背后是楼垂久全身心的付出。大女儿楼敏娜回忆说,医院里,他们三姐弟只有早上才能见到父亲,晚上几点回家谁都不知道。为提高技术水平,父亲不断学习外国文献,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学英语。

楼垂久很快成为宁波放射医学界的一位大家,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放射医学专业人才。他连续10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他是省劳模、省党代表、省市人大代表;他还曾出席过全国医药卫生系统革命经验交流大会,受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年,楼垂久成为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90高龄还在为患者远程会诊

“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这是楼垂久对学生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兼核医学科主任阮新忠说,在楼老师心中,患者永远放在第一位。

阮新忠还记得,楼老师的影像诊断水平深得患者的信任,每天早晨科室阅片会总被一些慕名而来的患者打断。一天,阮新忠灵机一动,做了一块牌子,上书“楼老师正在读片,会诊请外面等候!”不想,楼老师见了后只笑了笑说,“患者生病,都想找个好医生,而且患者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领会老师意思的阮新忠惭愧地将牌子藏了起来。

医院里对患者来者不拒,对找上门来的患者也都热情接待,从不怠慢。女儿们记得,小医院职工宿舍楼,每天下班后都有患者提着影像片子来找父亲,父亲从来不拒绝,不管自己在干什么,都会立即接待患者。为方便看片,父亲还专门在客厅一角设置了阅片灯。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楼垂久不断地学习更新业务知识,他是全科室第一个掌握高分辨CT技术的,70岁时他开始学习磁共振技术。

年老人退休后,他坚持在临床一线又工作了十几年;78岁的时候,遇到SARS,他不顾自己高龄,积极参加会诊、阅片,一起为抢救病患出谋划策;80多岁时,医院工作,自己坐公交车来往;临近90岁时,医院考虑他来往不方便,在他家里开通了网络阅片系统,他坚持在线上会诊直到90岁。

医院提任何要求

医院的放射医学事业奉献一生,但是他从不曾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在这次病倒前,他再三叮嘱两个女儿:“我死后,医院提任何要求,以医院了!”

上个月,医院党组织派人去看望楼老时,重病的他还拉着组织委员问:“我托人代缴的党费收到了吗?”

因为长期从事放射工作,楼垂久早早患了放射性白内障,但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年,大女儿选择放射科岗位时,他欣然支持。楼老先生最开心的是,当初一穷二白的放射科,如今高端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患者多了一分生的希望。

学生阮新忠哽咽着说:“在我心中,楼老师就是一座大山,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