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朋友问我,他去江南的一些古代私家宅院发现一个好玩的小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养鱼都是用的陶瓷,即便有玻璃缸也是近代购置的,我国难道就没玻璃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年的时候,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出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文物战国水晶杯。这个杯子特别类似于现在喝水的玻璃杯,开始大家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盗墓贼带进去的,随后这个水晶杯被送到北京鉴定,最后检测证明当时战国水晶杯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当时中国考古界的泰斗苏秉琦先生看到此杯之后,那是赞不绝口啊,当即就判定了国宝,之后就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虽然战国水晶杯并非玻璃制造,而是一整块水晶凿成,但从片面可以看出古人对透明容器的审美。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在河南淅川徐家岭墓和湖北随县擂鼓墩墓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的主要成分与埃及玻璃相似。值得一提的是,“蜻蜓眼”的发现,为史前“青铜之路”(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然而,随着更多先秦玻璃文物出土,原有定论又被推翻,因其中绝大多数化学成分与西方玻璃迥异。在汉代以前出土的54例出土玻璃文物中,含铅的占52例(96.3%),含钡的为39例(72.2%),并无西方玻璃必须的钠、钙成分,而在西方古代玻璃中,几乎找不到含铅、钡成分的。这意味着,中国也是玻璃的发明国之一,只是中国发明的是铅钡玻璃,而西方发明的是钠钙玻璃。战国早期的玻璃器数量有所增加,仍以蜻蜓眼等小型珠饰为主。
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其实都有玻璃的身影,不过那时它叫琉璃,北京琉璃厂就是制造琉璃的。不过历史上的琉璃都是以小型器物出现的,鲜有大型器物。而且琉璃只属于贵族阶层的把握之物,并没有进入生活器物行列。玻璃本来可以在华夏大陆兴盛,但它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易碎。你说像瓷器坏了,焗一下,还能继续用,玻璃坏了,修复性差,还容易划伤自己。本来我国人就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像玻璃这种易碎物品是接受不了的。故此,玻璃因为诸多因素没有在古代中国兴盛。
图片来源于网络但在西方世界,玻璃却大行其道,这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当时生产不了瓷器,瓷器大多数都来自东方,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人喜爱喝啤酒,啤酒只有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才能体现它的美感。
所有一个物品的出现和存在,一定有它的诸多因素,因为玻璃的未能兴盛,所有我国很多容器都是陶瓷的,这鱼缸自然不例外了。
(能力所限,有所不足,望见谅。如果您对收藏有什么独家心得,请留言我们共同探讨,我们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