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道中考化学真题的推断题。
平时多做推断题,就能在很短时间内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综合感悟和灵活运用!
接下来我们开始读题解题!
题目读完,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感觉很开放?就物质A来说,好像不止一个答案,是不是?
答题思路的确如此,满足这道题里的物质A的不止一个答案。因此,当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只需要先假设一个物质,然后推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他物质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套答案。
至于还有满足题意的其他答案,若是在考场上的时候,就不要去想了;若是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我建议一定要全面考虑,把各种情况都梳理出来,把这道题做的完完整整、明明白白才好!
解题分析我们开始分析这道题,从分析过程中体会并明确每一个条件都是怎么使用的。
第一个条件:A可用于金属除锈。
这一条件中出现“金属除锈”,一说除锈,我们直接想到的就铁锈,就是三氧化二铁,那除锈,就是溶解三氧化二铁,怎么溶解呢?我们学过金属氧化物可以溶于稀酸,常见的稀酸有盐酸、硫酸、硝酸。
由此可知,物质A为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
第二个条件:B难溶于水。
B难溶于水,可知B为沉淀或是难溶于水的气体。这个文字条件就这么多信息。再寻找与B相关的信息,就只能看图示了。
由图可知,物质B是物质A发生化学反应之后的生成物。即由酸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结合第一个条件可知,酸为三大酸,发生化学反应能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若是气体,就是氢气;若是沉淀,则是氯化银或者硫酸钡。
由条件一和条件二可知,若物质B为氢气,则物质A为三大酸,若物质B为沉淀,则物质A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第三个条件:文字信息分析结束,开始完整分析图示信息。
物质A生成水,这是酸碱中和反应,物质A能和物质D发生反应,物质D可能是碱、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等。
物质D可由水生成,能想到的就是氧化物溶于水,例如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物质C与水能发生反应,也能与物质D也能发生反应,恰好二氧化碳就能水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由此,可知,物质C为二氧化碳,物质D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
试题答案梳理通过分析题给文字信息和图示,我们推测出了满足题意的各个物质。接下来我们看习题。
问:习题(1)要求写物质A的化学式及其A与D的反应实质,习题(2)要求写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习题(3)要求写物质C与物质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满足题意的物质A、物质B、物质C和物质D可以是:第一组为稀盐酸、氯化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第二组为稀盐酸、氯化银、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第三组为稀硫酸、硫酸钡、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第四组为稀硫酸、硫酸钡、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因此,在具体解答这道题的时候,从这四组中任意选择一组作答都是可以的。物质A与物质D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小结通过对一道推断题的深入分析,就能把课本上所有的化学方程式仔细梳理一遍,这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平日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多深入的全面的学好每一道推断题,不可以轻易的跳过之。#中考化学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