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科研管理体制释放创新活力科技自立自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核心阅读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由科研院所与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瞄准材料领域基础科学前沿问题,努力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和重大成果转移转化。

作为广东省东莞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体制创新“解绑”科技创新,探索更加灵活的经费管理制度、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实验室里,一组银白色装置占据房间一角:3台激光器围住带有观测窗的球形操作台,周边绿色和紫色的光束不时闪烁。

这台装置,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于年初研发成功的“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设备基于国产部件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的部分技术垄断。在此基础上,团队首次成功制备出大尺寸双面钇钡铜氧(YBCO)超导单晶薄膜,为我国制备高品质、应用型超导薄膜产品技术带来新突破。

突破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也离不开新型科研管理体制的激励。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是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东莞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作为广东省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为东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体制创新“解绑”科技创新,让这家挂牌仅3年多的实验室释放出更多创新活力。

瞄准关键技术难题

超导是当今世界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超导薄膜技术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

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筹备建设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科院院士赵忠贤担任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倡议和指导下,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迅速建立起来,瞄准国家面临的超导薄膜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

“一般来说,小尺寸薄膜制备设备做出的样品,主要用于基础研究;要投入实用,需要大尺寸薄膜制备设备。”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负责人、研究员金魁介绍,团队最初想直接引进一套先进的大尺寸镀膜设备,再按团队需求改造。

然而,急需的高端设备迟迟到不了位,高温超导研究无法推进,大家急得团团转,怎么办?

“自主研发!”赵忠贤拍板。

说干就干。

青年研究员冯中沛博士和同事们在墙上挂上白板,写满了相关的事项。大到整个装置的设计装配,小到一根螺丝钉的定制,团队“挂图作战”,环环推进,一年后研制成功。

基于该设备制备出的YBCO超导单晶薄膜有突破性的创新意义,“YBCO超导单晶薄膜是设计高温超导薄膜器件的良好载体,而高温超导薄膜器件则是开发未来通信技术和超高性能雷达探测器的重要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金魁说。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科技产业力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瞄准材料领域基础科学前沿问题,探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灵活用好“钱袋子”

“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自主研发成功,离不开灵活用好“钱袋子”的科学支持机制。此前,项目申请了一笔进口设备的预算。从理论上讲,必须用相应的购买票据和交易合同来报销。“擅自”改变这笔钱的用途,拿来搞自主研发,报销过得了关吗?

金魁心里没底,只得向实验室行政部门“求助”。

大家一翻文件,定了心。相关规定明确实验室是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自主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实验室安排专人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局、财政局沟通,很快获得通过。

其实,自主研发成本更低、性能更优、效率更高,实际花费不到采购设备预算的一半。“节约下来的钱,允许调到其他科研项目使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助理王玉文说,一些科研项目的经费确定后,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对传统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感触颇深:“经费拨付的整套规定非常细致严格,一笔经费里面,清楚列出劳务费、设备费等各种项目,每项多少钱,申请时就要写清楚。”然而实际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和预算项目产生出入,报销困难。

此外,还有不少模糊地带。一项研发工程,所需经费往往来源于多个渠道,每个渠道的审批报销规则都不相同,“买实验用品的花费,到底算材料费还是设备费?开研讨会的餐食花销,到底算会议费还是餐费……”汪卫华坦言,这类“来回拉扯”经常发生,“课题组必须分出专人负责,严格确保‘专款专用’”。

为解决痛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施了一系列探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试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出台。

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卓庆介绍,东莞支持实验室实行符合国际创新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实验室是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专项经费使用采用负面清单制”……在科研立项、技术路线调整、人才引进培养、职称评审、科研成果处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实验室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不以论文论英雄

去年8月,《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印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与此同时,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稳步推进,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遇到‘卡脖子’问题,我们自主研制和创新,把一条新的技术路线走通了。”对此,赵忠贤感慨,实验室一方面注重研究实效,不以论文论英雄,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攻关;另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学家,“允许用打酱油的钱买醋”,给予科学家足够的自主权。

除了经费使用外,实验室科研项目具有自主立项权;在人员管理上不定行政级别、不设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社会化用人和市场化薪酬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评价标准不“唯论文”“唯学历”,注重实际能力。

在人才待遇方面,允许实验室自主制定与科研人员能力和贡献相一致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重点引进的人才团队纳入东莞“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可根据广东有关规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等等。

种种支持,保障科学家沉下心来做研究。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非晶材料课题组负责人柯海波说:“希望激励大家摒弃浮躁心态迎难而上,将投入转化为创新能力。”

因为创新,实验室正在努力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年,东莞市出台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体系。今年1月初闭幕的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东莞将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不动摇。

“‘十四五’时期,在科技体制方面,东莞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彻底的改革,真正实现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卓庆表示。

《人民日报》(年01月20日12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